資料載入中
故事封面
繁華落盡的天下第一泉-廬山災害史
2023/07/20
聽過天下第一泉嗎?它就是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的廬山溫泉,臺灣曾經最炙手可熱的超人氣溫泉區。也許您還記得,2008年的辛樂克颱風重創了廬山溫泉,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,早在1994年道格颱風期間,幾乎一模一樣的場景,其實就已經在廬山發生過。(更新:2023/8/4 卡努颱風在仁愛鄉24小時內降下逾800mm雨量,再次重創此區)
故事封面
30年見證滄海桑田-消失的新好茶村
2023/06/15
雲豹的故鄉? 魯凱族的石板屋? 第一個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的原住民地區? 還是命運多舛的原住民災區?
這些當然都是。不過,今天我們打算用一些歷史影像來呈現一個30年見證滄海桑田的悲傷故事。1979年,政府為發展部落經濟,將當時無水電基礎設施的舊好茶,遷建至隘寮南溪北側的河階地(圖1),在當時更被稱為全國第一「山地模範村」。
故事封面
史上被土石流掩埋最多次的建築物
2023/06/08
這應該是全台被土石流掩埋最多次,目前仍在使用的建築物-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的加油站(經緯度坐標24.00354, 121.08597)。這個命運多舛的加油站,從建站至2023年止,至少已被土石流埋了七次!!!
故事封面
水土保持及防災相關領域國際交流史
2023/05/10
臺灣水土保持技術的引進,始於1951年農復會推動水土保持試驗計畫,並聘請美國專家來臺指導。其中最知名的,當屬1954至1962年擔任顧問的藍敦艾克先生。經過數十年發展,臺灣逐漸建立自主的技術並積極與世界各國交流,同時開始協助如泰國、越南等新南向國家發展農地水土保持及土石流防災機制。其間,持續交流最密切且最深入的國家當屬日本,自1989年正式開啟臺日砂防共同研究後,每年臺日交流互訪不斷,30多年來參與交流人數更已逾1500人,建立深厚的情誼。
故事封面
工程神佳作 ~向經典致敬
2023/05/10
水土保持局運用各式水土保持工法進行野溪整治、土石流防治、崩塌地處理,並結合農村社區周邊環境與景觀改善, 向來是國內各大建築、工程評比競賽的常勝軍。雖然水土保持、農村社區建設旨在改善環境、為民服務,參賽從來不是目標,然而從許多獲獎工程留下的照片中,卻讓我們得以回顧歷年水保人的心血傑作。看到水土保持工程由純硬體設施逐漸結合軟體防災思維、在地人文關懷與環境生態,一路走來的歷史軌跡與演變, 令人感佩又感動!
故事封面
臺灣何時首次發布土石流警戒?
2023/05/10
灣雖於2003 年便建立土石流警戒發布機制,但當時並沒有分為紅色、黃色警戒二個等級。直到 2004 年 7 月敏督利颱風導入強烈西南氣流造成臺灣中南部連日豪雨,並引發洪水、崩塌及土石流等嚴重災情,即「七二水災」;而後 8 月艾利颱風及 9 月海馬颱風再次帶來豪雨,許多地區再度陷入災情之中。為強化警戒發布與地方政府執行疏散避難機制,水土保持局訂定《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作業規定》,將土石流警戒分為紅黃二級,2005年5月12日豪雨便首次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。此外,七二水災還有另一個特別紀錄,那就是當時水土保持局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小組開設長達 41 天,且2004年一整年應變小組開設也長達83日,這些紀錄直到2021年桃園復興光華發生大規模崩塌時才被打破。
Back To Top